我最早吃面炕辣椒,還是在物資貧乏的時代,那時候,農(nóng)民基本不去街上買菜,,也基本不吃什么需要花錢買的菜。有的是地,,有的是力氣,在地頭用老虎爪子(鐵耙子)挖幾下土,,扔幾粒種子,,或塞幾棵苗,挑一挑水,,舀幾瓢水澆上去,,不長的工夫便結(jié)出了北瓜,,長出了茄子,冒出了莧菜,,生出了蘿卜,。
比如說辣子,我們故鄉(xiāng)把辣椒叫作辣子,,可以做辣椒炒雞蛋,,可以直接把辣椒切碎放上鹽醋香油涼調(diào)。當(dāng)然別有風(fēng)味的是面炕辣椒了,。
把辣椒,,最好是線椒,一把,,洗凈,,可去籽,可不去籽,,不去籽吃起來更辣些,,切成小段,約有半厘米的長度,,形成一個個的小圈,,切好備用。
開小火,,放油,,可稍稍比平時炒菜多放,因為后面放面,,油少糊的快,先炒辣椒段,,炒熟放鹽,,立即加面粉,小火快翻,,面粉加到半裹辣椒段的量最好,,炒至面粉微黃,立即關(guān)火起鍋,,以免炒糊,。
面炕辣椒,用料少,,做法簡單,,吃起來面香味純,辣子的辣味帶勁,。
我在早年常吃我奶我媽做的面炕辣椒,,味道的記憶深刻,。我奶做了一輩子的飯,極會利用身邊的常見材料做出美味來,,饃花(干蒸饃揉碎用開水沖,,加上鹽和油的一種食物),骨嚼(發(fā)面裹在莛子棍上放在有暗火的草木灰里烤熟的一種面食),,綠豆糕,,干餅,菜盒,,油饃,,辣面葉,蒜汁,,涼調(diào)紅薯尖,,鍋出溜(鍋上升),面疙瘩,,北瓜糊湯面等,。
我忘不了我家的長搟面杖,大案板桌,,大水缸,,大鍋臺,大蒸饃箅子,,大蒸饃鍋蓋,,和那裊裊升起的炊煙,以及在灶火里忙的我奶我媽,。
我從小就喜歡往廚房里鉆,,不怕熱不怕煙。那時是柴火鍋,,我坐在鍋門兒處燒火,,看我奶或我媽做飯炒菜。我奶說:“火大些,。”我就多加些柴,,用火鉗拱起底火。奶說:“火小些,。”我便用火鉗壓下火頭,。做飯做菜火候很重要。我奶說過:“喜歡做飯,,往后接花女(結(jié)婚)了不受氣,。”
我們在物資缺乏的時代,用簡單的食材做出了不簡單的食物,味道純真,、自然?,F(xiàn)在我們歲數(shù)漸長,吃的食物做法復(fù)雜,,食材多樣,,甚至調(diào)味劑運用更多。但是不是有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是不是也該我們思考思考呢?
面炕辣椒,,現(xiàn)在我不時地自己做了做,讓自己的味覺回憶回憶過去的歲月,,審視一下自己的人生,,讓飛逝的時光慢些逝去,不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