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龐振坤去世。聞訊恩師離世,,龐振坤的學(xué)生,、嘉慶時貢生冀復(fù)禮從冀寨村(今屬趙集鎮(zhèn))的家中伐了一棵大樹,為龐振坤做了一具棺材,,葬于六門堤旁,,并撰寫了《大清廣西岑溪縣尹龐老夫子神道碑》文,,勒石墓前,志其教誨之恩:
先生諱振坤,,字應(yīng)南,,性行豪邁,文章華贍,,其攀月桂,,仕西廣,德舉政事,,當(dāng)與名山并壽,固無俟生等贅贅也,。最可念者,,設(shè)教吾鄉(xiāng),幾歷星霜,,坐皋比而解經(jīng)滾滾不倦,,倚寒窗而搦管咄咄逼人。塵氛者沃以風(fēng)華,,猥瑣者誘以高騫,。雖當(dāng)宦游而后,猶且眷顧訓(xùn)誨而不可已,。
嗚呼!先生之不能忘學(xué)人如此,,學(xué)生豈能忘先生也。夫何,,龍隱海天,,鶴歸華表,縱仰如泰山北斗,,已可望而不可及也,。傷矣!今者慚伐鄉(xiāng)木之樹,愿擬墮淚之碑,,先生于夜半月明時,,往來松楸之下,徘徊神道之旁,,當(dāng)亦鑒茲誠服之心也夫,。
大清乾隆四十八年夷則月吉旦立
碑文寫得明白曉暢,生動形象,,讀來蕩氣回腸,,為世人描繪出一個真實感人的龐振坤形象。文中“其攀月桂,,仕西廣,,德舉政事”,,指的是龐振坤弱冠之年即中秀才,乾隆十八年(1753年)選為拔貢,,乾隆二十七年中舉人,,乾隆三十六年任廣西潯州府武宣縣代知縣,乾隆四十年遷廣西梧州府岑溪縣知縣,,并懷念他講學(xué)時,,坐在椅子上執(zhí)經(jīng)講解,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他在寒窗下援筆為文,,筆鋒犀利,氣勢逼人,。他善于因材施教,,“塵氛者沃以風(fēng)華,猥瑣者誘以高騫”,,提攜弟子們成才,。即使在他退休之后,對昔日的受業(yè)弟子仍然關(guān)心照顧教導(dǎo)不止,,贊美他的一世清廉,、尚義高風(fēng),表達了受業(yè)弟子對他的敬仰之情,。在他去世后,,學(xué)生們伐來家鄉(xiāng)樹木為他制作棺材,真實地反映出龐振坤晚年生活的窘迫,。
鄧州的民間故事源遠流長,,龐振坤的故事是其中靚麗的篇章。1941年至1942年,,鄧州人郭伯恭編纂的《民國重修鄧縣志》為龐振坤作傳,,并在《雜錄》收錄龐振坤的遺聞一則,大意是說:穰東太子坡某姓得龍地要生太子,,龐振坤將是輔佐太子的軍師,,當(dāng)朝國師喇嘛僧望見太子坡有龍氣,挖斷了龍脈,,龐振坤無主可依,,僅以知縣終。
龐振坤的故事能載于官方志書,,可見其民間影響之廣泛與深遠,。1979年鄧縣文化館搜集整理出二百多則龐振坤的故事,選出其中75篇,,于1981年12月編成《龐振坤故事》,,贏得了讀者好評,。當(dāng)時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河南省分會工作、后任《故事家》雜志副主編的張楚北,,為之賦詩《不留青史也留芳》:“雖喜逗趣非雌黃,,憎恨邪惡愛賢良。臨異常時生奇謀,,于不能處出絕章,。智若北疆阿凡提,雅同南國徐文長,。愛民之人民愛之,,不留青史也留芳。”1983年6月河南少年兒童出版社選其39則,,出版了由著名書法家張海題寫書名的《龐振坤的故事》,,獲得河南省首屆文藝一等獎。
1984年春,,全國機智人物研討會在湖北咸寧召開,與會專家學(xué)者稱贊龐振坤為“中原機智人物”,,國家一級作家秦俊,,以龐振坤的故事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落第狀元——龐振坤外傳》,,后又拍成電視劇《混世奇才龐振坤》,,鄧州市民政局將其故居所在地柳林村的一條東西干道命名為“振坤路”,至今讓后人銘記這位鄧州曾經(jīng)的“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