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張村鎮(zhèn)趙樓村西北角的一片空地里,,并排矗立著兩塊高大的石碑,,當(dāng)?shù)厝朔Q作“雙石碑”,。這兩塊石碑見證著九十年前的那個夏天,發(fā)生在趙樓古寨的一段駭人聽聞的歷史,。
二十世紀(jì)二十年代,中國大地,,軍閥混戰(zhàn),,南方蔣介石所謂的國民政府,讓北方的馮玉祥,、閻錫山等軍閥不聽指派,。從1929年10月10日開始,到1930年5月,,在馮,、閻的撮合下發(fā)動了討伐蔣介石的戰(zhàn)爭,,史稱“中原大戰(zhàn)”,雙方在河南的桐柏山一帶擺開戰(zhàn)場,,共投入一百多萬兵力,。
時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馮玉祥,與閻錫山商議在豫晉交界與蔣介石決一死戰(zhàn),,本來戰(zhàn)爭不應(yīng)該在南陽爆發(fā),,主戰(zhàn)場卻偏偏在南陽的桐柏山下。
由于馮玉祥的作戰(zhàn)參謀在擬定命令時,,把“沁陽”寫成“泌陽”,,多寫了一撇,陰差陽錯馮玉祥的部隊就錯誤地開進了泌陽,,沒能和閻錫山的部隊在沁陽會合,,貽誤了戰(zhàn)機,讓蔣軍奪得了戰(zhàn)爭主動權(quán),。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zhàn)中,,馮閻聯(lián)軍處處被動挨打,以失敗而告終,。
但馮玉祥有十三太保,,個個身手不凡,來自河北獻縣的劉汝明就是其中一個,。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后,,劉汝明是馮玉祥軍第五路軍總指揮,奉命從豫西南進攻鄂西北重鎮(zhèn)河口,,目的是撕開進軍武漢的突破口,。劉汝明一路順風(fēng),迅速拿下湖北的均縣和鄖縣,。武漢國民政府得到消息,,大為震驚,蔣介石派專員乘飛機送50萬銀票給劉汝明,,被劉汝明拒絕了,。因為這劉汝明17歲就跟隨馮玉祥,信奉“忠臣不事二主”,。
1930年5月,,蔣介石在桐柏山下打敗馮玉祥后,很快就擊潰了劉汝明的部隊,。劉汝明丟盔棄甲從鄖縣跨河口,、過丹江,退至厚坡。當(dāng)時已經(jīng)進入農(nóng)歷六月,,酷熱無比,,將士們行進緩慢。6月16日,,敗軍自厚坡竄到古鎮(zhèn)張村,,追兵也回撤武漢,劉汝明就屯軍張村,,想讓自己的潰軍休整,。
劉汝明就與鎮(zhèn)長李化云商議,想補充軍需,。李化云熟知古寨趙樓周圍一馬平川,,土地肥沃??哨w樓寨主說堰子川子民近千年來一直隸屬內(nèi)鄉(xiāng),不愿意歸順鄧縣,,再者趙樓寨內(nèi)有槍有炮,,不會聽從外人擺布的。因此,,這李化云一直耿耿于懷,,想借正規(guī)軍殺一下趙樓寨主的威風(fēng)。就告訴劉汝明可到趙樓寨補充,,劉汝明讓手下二十九師師長李金田派人到趙樓索要軍需,。
李金田的副官帶著軍需官來到趙樓古寨東門下,與寨主交涉:說他們是馮玉祥的部下,,路過此地想補充一些軍糧,,需要糧食一百擔(dān)(一擔(dān)一百斤左右),請寨主提供,。哪知寨主根本不信這一套,,讓身邊一個叫杜七斤的護兵,用隨身帶的長煙袋鍋子敲打軍需官的腦袋說:“回去告訴你們長官,,想問趙樓要個雞蛋都沒有!”
挨了打的軍需官向劉汝明回報了寨主的話,,惹惱了敗軍之將劉汝明,就讓李金田派手下的一個團,,圍攻趙樓古寨,。經(jīng)過一周的激戰(zhàn),李金田的部隊才從寨子西南角的爬魚河撕破了口子,。
進入寨子后,,西北軍像餓狼一般,見人殺人,,見物搶物,,敗兵們把在戰(zhàn)場上失敗的怨氣,,全發(fā)泄到手無寸鐵的村民身上。最后,,把寨中所有村民集中到打谷場上,,準(zhǔn)備一同絞殺。
在張村李化云陪著吸大煙的劉汝明,,直到22日早上,,才猛然醒悟,原本想要軍需品,,嚇唬嚇唬寨主,,卻在趙樓惹下了如此大麻煩。立即派司號員到趙樓東門三里外吹響了收兵號,,才是寨中一部分村民免于一死,。趙樓這次被馮玉祥軍隊屠劫一事,可以說是遭到了滅頂之災(zāi),,李化云也算解了心頭之恨,。
劉汝明的部隊剛剛放下屠刀,天空烏云翻滾,,電閃雷鳴,,一會兒就是傾盆大雨,整個寨子血流成河,。暴雨過后,,村民們清點死去的同伴,有名有姓的老老少少一共1438人,,其中全家被殺絕的四十八家,,房屋被破壞的二百九十多家。
趙樓古寨被西北軍劉汝明部下洗劫一案,,國民黨鄧縣政府將此事呈報南陽,,南陽國民黨當(dāng)局唯恐影響國民黨執(zhí)政形象,就放言劉汝明的部隊不是國民黨的,,是背叛的“逆軍”,。不明真相的趙樓人誤把“逆(ni)軍”讀作“一(yi)軍”,也不知是哪來的“一軍”,,幾十年來就一直訛傳為“一軍打趙樓”,。
后來南陽國民黨當(dāng)局為了安撫堰子趙樓被傷害的民眾,以示“仁慈”,。電訊南京國民黨政府,,撥款一千塊大洋,名曰“撫恤金”。
趙樓寨主無奈,,在寨子西北角挖了一個大坑,,把這1438名冤魂一并埋人坑內(nèi)。由于村民們向來沒有遇到過一下子死去那么多人,,所以稱作“萬人坑”,,隨后又用這一千元“撫恤金” 立紀(jì)念碑兩塊。一塊為一千四百余名冤魂刻下了名姓;另一塊撰寫了紀(jì)念碑文,,名為“趙樓寨被慘殺紀(jì)念碑”,。兩塊石碑并立于“萬人坑”墓前,向人們述說逆軍慘殺無辜百姓的這一千古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