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一個過程,人這一輩子,,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種經(jīng)歷,。仔細想想我們走過的路,、遇到的事,,喜過悲過,,哭過笑過,,回望已經(jīng)不能再重走的來路,,感慨一次又一次涌上心頭:人,,其實就是一粒種。
人之所以是一粒種,,或落地生根,,或隨風(fēng)而逝,,風(fēng)止處即為家。如此,,關(guān)山飛渡,,天涯海角,萍蹤四野,,何處不為家呢?少年的懵懂,、青年的沖動、中年的成熟,,以及老年后的沉穩(wěn),,即使落腳處讓人樂不思蜀,也終難抵風(fēng)吹年華,,葉落歸根的終極愿望,。家,成了游子夢中的期盼,,望眼欲穿的港灣,。
回首往事如煙,不知多少次夢回故園,。故鄉(xiāng)的家,,依然還在,期盼著游子回歸,,但回家的路,,卻顯得那樣漫長,咫尺便是天涯,,雖然穿越時空,,穿透心靈,但歸家成為奢望,。
那條芳草萋萋的小路,,曾承載著多少女兒的牽掛!曾經(jīng)滿懷希望,邁著輕快的步伐走出家門,,而多年后,像紐帶一樣路的那頭,,有著溫暖的家和摯愛的親人,。如今,已經(jīng)在他鄉(xiāng)扎根的種子,,只能讓身心徘徊在十字路口,,遙望模糊卻又清晰的村莊,讓飄著炊煙的故鄉(xiāng)屋頂定格在荒蕪的心壁上,,幻化成一幅蒼白的圖畫,。每每想到故鄉(xiāng),,我的心就在流淚,我不敢踏上那條通往故土的路,,只好把所有美好的回憶都停泊在夢的深處,,為不能與生死離別的親人牽手而淚濕眼眸。原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是詩人筆下美好的祝愿,“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才是必須要面對的自然殘酷法則。
袁隆平院士說過,,人就是一粒種子,,要做就做一粒好種子。他這樣說,,更是這樣做,,在田間地頭實現(xiàn)著自己的宏愿,硬是把幾乎不可能變?yōu)榭赡?,用雜交水稻書寫出一個民族令世人欽敬的“大我”,。當人類與猿猴作別,自此以后,,人們不再辛辛苦苦地在叢林中狩獵,,不再居無定所地四處撿拾野果,而是在春天的大河之濱埋下許多種子,,秋天收獲滿滿的希望,。我們的孩子,當然也是種子,,每當父母捧著一粒新生的幼苗,,心懷無限的憧憬,希望他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時候,,不妨在無限的憧憬之余思考一個問題:他或她是不是大樹的種子呢?
經(jīng)年多忘卻,,唯有歲月新,葉零簌簌離,,枝搖聲聲泣,。留在記憶里的故園永遠是夢的依托。那是歡笑是溫暖,,是魂牽夢縈的至愛親情,。人們常說,近鄉(xiāng)情更怯,。的確,,當思鄉(xiāng)的血脈賁張,,回鄉(xiāng)激情滿滿的時候,歸心似箭是每一個游子的心態(tài)和感受,,是那樣迫不及待地踏上征程,。只是這條回家的路,讓你越走越心慌,,越走越膽怯,。
睹物思人,當那條芳草萋萋的小路映入眼簾,,當村口的老槐樹依然倔強挺立,,這,不就是夢縈魂牽的故園?這,,不就是血脈相連的根源嗎?只是,,那荒蕪的庭院和盈目的殘垣斷壁,讓回家的人憂傷又不知所措,。兒時的歡笑尚在耳邊,,夢中的家園卻在風(fēng)雨中面目全非。
看著眼前已經(jīng)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無法在此久留,,是內(nèi)心深處的呼嚎。雖然千百次在心靈深處呼喚過它,,想象過它,,但當真正踏上這片熱土?xí)r,盡快逃離恐怕是唯一的選擇,。像一個流浪者,,我們已經(jīng)找不到自己的歸宿,經(jīng)年一別,,復(fù)來無期,,家非家,此身已無歸處!
曾經(jīng)記憶中的故園,,已越來越遠,,咫尺似天涯。那份令人牽念的情,,也在一片廢墟和恍惚中,,只能忍著心痛說聲再見。
我是一粒漂泊的種子,,多少年曾不止一次地捫心自問:回家的路,是否還綠草茵茵?當金風(fēng)勁吹,,“喜看稻菽千重浪”,,才知道每一粒弱小生命匯聚在一起,,竟然支撐起延續(xù)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那才是告慰先人們最美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