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地塊距離水源地較遠,,那就只好動用拉車了,。在拉車上或裝備一個煤油桶,,或放置一個氨水袋,人先將水一桶一桶的由坑塘河溪里擔出來,,小心灌進煤油桶或氨水袋中,,然后封好開口,將車拉進地里,,再放水入桶,,再擔水澆地。由于盛水很重,,距離很遠,,中途又盡是陡峭坡坎,,崎嶇路面,,于是就得把牛套上,,讓牛拉著車轅走了,。一路上車輪轔轔,牛鈴叮叮,,駕車推車的人蓬首垢面,目光空洞,,表情木然,,甚至就連吆牛的聲音也不發(fā)出,,只是默默的走路,,默默的栽種,,默默的澆灌……
紅薯秧苗全部移栽完畢,,圍池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便在把圍池扒掉,、廢料漚作土肥的同時,,再把里面的紅薯母起取出來,。正如一位母親因為養(yǎng)大了眾多的子女已被榨得體衰身朽一般,,這時候的紅薯母由于孕育出了眾多的紅薯秧苗,,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尤其是汁液幾乎用盡,,已經(jīng)變得半糠半軟,,有的甚至底部干壞了。然而就是干壞的紅薯母也是不能扔掉的,,農(nóng)婦們拿出鐮刀,小心的將干壞的部分削掉挖去,,留下好的部分,,要么煮熟人吃,要么剁碎喂豬,。紅薯母吃起來口感極差,甚至苦味很重,,但為了果腹飽肚,,也就只能委屈舌頭上的味蕾了,,何況在這青黃不接的時節(jié),,有東西吃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哪里還敢再挑三揀四,,哪里還敢再嫌貓作黑呢?
晚紅薯多在麥收之后栽種,栽種的耕地往往便是恰才騰出茬來的麥田,,當然同樣需要起壟(這次起壟不需人盤,而是牽牛下地,,左面一犁右面一犁,,兩犁翻起的土垡合于一處,便為一壟),,同樣需要使用那種“T”字形狀的木橛助力,,不過時間選在了陰雨天里,而且秧苗的來源也有了變化:這時候,,早紅薯的秧蔓已經(jīng)沿地爬有三五尺長了;農(nóng)人們在不影響秧蔓生長的前提下,,將其梢頭在適當?shù)牟课患羟邢聛恚焕σ焕ν夏鄮谋Х胖恋嘏?。女人們便頭戴雨帽身披蓑衣,,搬張小凳坐在田頭,手持剪刀飛快的分剪著紅薯秧蔓;一段二尺來長的紅薯秧蔓一般可分剪為四五段,,每段的底部必要剪成斜茬,,梗上保留著兩到三片葉子。男人們則將這些分剪開來的秧蔓挾帶田中,,斜茬朝下的栽種壟上,。栽種的辦法自然和早紅薯一樣,只不過因為天在下雨,,所以不需要特別澆水罷了;——一段段斜茬朝下栽植壟中的秧蔓在雨水的滋潤下很快便生根發(fā)芽,,就是晚紅薯秧苗了。
栽種晚紅薯的時候,,田野間微雨淅瀝,,水汽彌漫,,陣陣白霧在輕風吹拂下縹緲如紗,,女人們一動不動的坐于地頭分剪紅薯秧苗,,男人們則多赤著腳,,披著塑料薄膜,弓背彎腰,、手腳麻利的插著分剪的秧蔓。那種辛勞而又唯美的場景,,至今猶深深的鐫刻在我的腦海間,。
26
早紅薯秧苗移栽成活后,用不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該開始向四圍爬秧了。在鄧州農(nóng)村,,早紅薯秧苗栽下后,,露出地壟上面的莖葉部分俗稱為“簪兒”,,紅薯爬秧則被稱為“倒簪兒”,,也就是說紅薯秧苗不再直立朝天,,而向周邊蔓延生長的意思,。
紅薯秧苗剛剛“倒簪兒”,,可惡的雜草便又要出來搗亂了,,土壟和凹溝中間,到處皆是它們的身影;陰雨連綿的日子里,,農(nóng)人們依舊全家出動,披蓑衣戴竹笠,,分別蹲于壟間,,一面薅草一面翻著紅薯秧,。雜草是趁著還沒形成威脅就將其掐死在萌芽狀態(tài),,而翻紅薯秧,,則是因為紅薯秧四處亂爬,,爬到哪里秧上的根須便扎到哪里,相鄰幾窩的紅薯秧常常糾結(jié)盤纏一起,,翻紅薯秧就是乘著地皮潮潤虛軟,把紅薯秧小心翼翼的提起來,,掙斷它所扎下的纖細根須,,據(jù)說這樣可以使紅薯秧把所有的營養(yǎng)全部用于主根,保證將來結(jié)出的紅薯更大;掙斷根須后,,再把紅薯秧捋捋順順的歸攏到各自的土壟上,這樣就使一壟的紅薯秧不和相鄰壟上的紅薯秧牽連交接了,,看上去也整齊劃一了,。在翻紅薯秧的過程中,,有時未免由于用力過當而將紅薯秧扯斷一段,,這些扯斷的紅薯秧便被夾帶回家,嫩葉采了丟鍋下飯,,枝梗剁碎喂豬喂羊,。后來村里放電影,——在當年的鄧州農(nóng)村,,電影放映前總要留出一段時間,宣傳國際國內(nèi)政治形勢,,宣講農(nóng)業(yè)管理畜牧養(yǎng)殖技術(shù),,——那天電影放映前宣講的是紅薯的栽培管理技術(shù),,技術(shù)員對著大喇叭說,,大家以后都不要再翻紅薯秧了,,以前的觀念是錯誤的,因為紅薯秧在爬行過程中扎下的根須照樣也可吸收土壤中的養(yǎng)分然后供應到紅薯的主根上,,這樣主根汲取的養(yǎng)分就更多了,,結(jié)出的紅薯自然就更大了,。從那以后,,村民們在薅草的時候就再也不用辛辛苦苦的翻紅薯秧了,。
紅薯秧爬到胳臂來長的時候,需要再追一次肥,,且最好是追施土肥,,因為土肥的虛軟極有利于紅薯的膨大,。于是就將土肥先用拉車一車一車的拉到田頭,,次用擔子一擔一擔的挑到地里,再用鍬锨一窩一窩的撒于紅薯秧的根部,。其時鳥語花香,桃紅柳綠,,正是春光漸老的時節(jié),,氣溫高得幾乎炎夏一般,,拉車挑擔的往來奔波,舞鍬弄锨的傾灑土肥,便是光著膀子裸著脊背也覺熱汗津津,,便是戴著草帽瞇著眼睛也覺日光刺人,。唉,,又是一場磨破肩膀掙斷筋骨的辛苦勞作呀……
端午節(jié)前后,,土壟中的紅薯已有拳頭大了,,農(nóng)人們?yōu)榱藝L鮮,,當然更重要的是為了節(jié)省糧面,就開始隔三差五的去往地里挖上一籮筐紅薯,,擓回家中洗了摻進面條飯里煮吃,。這時候的紅薯或者甜絲絲的,或者面得噎人,,正是孩子們的最愛,,因為他們已經(jīng)許久沒有吃到紅薯了。這種面條鍋里煮紅薯的吃法,,一直可以延續(xù)到中秋節(jié)前后起早紅薯的時候,。那些細心的農(nóng)人每次挖紅薯時都要認準一行土壟去挖,,而且還要點數(shù)清楚每次挖的紅薯的窩數(shù),也就是要記住這次挖紅薯挖到了哪里,,下次來挖的時候看看有沒有差錯,,因為有些手腳不穩(wěn)的農(nóng)人為了省儉自家地里的紅薯,,常常會在夜晚偷挖別人家的紅薯,——要知道,,為了幾顆紅薯做賊,,可是饑餓年代里常有的現(xiàn)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