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城東北約15公里處,,在個集鎮(zhèn)叫白牛,。為何集鎮(zhèn)地起了個白牛的名字呢,,這里邊有一個美好的傳說。
相傳西漢時期,,南陽郡設(shè)在鄧州城。太守召信臣勤政愛民,,看到鄧州缺水澆地,,便想方設(shè)法興修水利工程。白牛周圍多是漫坡,,每逢雨季,,四面八方的水都涌向地勢低洼的白牛,被召信臣稱之為九江匯流,,常常積聚不散,,甚至泛濫成災(zāi),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召太守動員百姓搬遷,,他想在下游修一條壩攔水澆地。
俗話說:“熟土難離”,,不少人舍不得這片肥沃的寶土――這兒地里長出的大白菜吃著沒有筋,,一有特產(chǎn)遠近聞名;二臨鄧州至南陽的官馬大道,,交通方便,,所以大部分百姓仍然留居不遷。
有一年天下連陰雨,,瓢潑碗倒直下九九八十一天,。百姓們雖然天天燒香,、夜夜許愿,乞求老天爺保佑,,但雨仍然不住點,,下得溝滿河平,到處一片汪洋,,四面八方的水仍然朝這里涌來,,老百姓的房屋多有倒塌,人心慌亂,。
正在危急時刻,,一道電閃中,只見一頭巨大的白牛踩水而來,,通身似雪一樣白得發(fā)亮,,雙角恰似一雙犁頭,兩眼發(fā)出電一樣的亮光,。只見大白牛在大水中央四下一望,,便看清了水的流向。這時它把頭低下去,,雙角插入泥水中,,蹬腿弓身猛力朝前拱去,一趟過去就是一道河溝,,泥堆土坎統(tǒng)統(tǒng)都被豁開,,大水順著拱開之處洶涌而下。沒有多大時候,,拱開幾道長溝,,水便傾瀉出去,水位迅速下降,。逃難的人們這才敢回家,。有人順岸邊尋找大白牛,只見泥巴地中有幾個頭大的蹄印,,卻不見了大白牛的影子,。此事很快一傳十、十傳百,,人們紛紛感激地說:真是救人苦難的神牛爺呀,!
大水退去之后,街東邊低洼處被水沖成了大坑,,隔斷了從東邊來的大道,。因為水深坑大,橋也沒法架,,使過往的客商和行人無路行走,,只能望水長嘆,,望街長嘆。
正當人們束手無策時,,發(fā)現(xiàn)水面上有位銀發(fā)如霜的老漢,,架著一只木排,往岸邊撐來,??粗昙o雖大,卻十分精神,,盡管木排上人多,,還堆著不少貨,老人撐起來卻輕松穩(wěn)當,,邊撐邊笑著問問這,、問問那,有時還逗逗小娃們,,似乎毫不費勁兒,。這里來往的人多,老漢從早撐到晚,,從不歇閑,,一連撐了好多天,一直到積水退去,,路道暢通之后,,老漢才留下木排,獨自向遠方走去,。有人追著老漢,想看他家住哪里,,再趕也赴不上,。眼看著老漢走進一片樹林里,等追進去一看,,不見老漢的身影,,只恍惚望見一只大白牛,從樹林中向東方遠去,。
從此,,人們十分懷念這只救命的白牛神,把這個集鎮(zhèn)改稱為白牛以作紀念,,把白牛拱開的幾條水道稱作旱九江,。這個美好的傳說世代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