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如果你有空閑,不如和我一起到湍河岸上薅茵陳吧,。
現(xiàn)在正是薅茵陳的好時候,。湍河岸上的茵陳正肥、最嫩,,藥效也剛剛好,,口感也恰恰醇。一蓬蓬茵陳苗簇?fù)碓诟煽莸那o干根部,,如一個個雪白的繡球,,等著你來撿拾,采挖,。
這時節(jié),,時維三月,序?qū)倜洗?。陽光媚而春風(fēng)暖,,河水清而魚龍躍。晴空萬里,,惠風(fēng)和暢,。物華初放,驚見草芽,。婆婆納綻放著藍色的小花,,如天上的繁星,在閃閃爍爍;老鸛草伸展開腰肢,,躍躍欲試,,覬覦著每一塊空地;貓兒眼也不甘示弱,盡量伸展肥嫩的枝葉,,開拓自己的生存空間,。也許不到時候,一向好顯擺的石蒜,,謙卑的伏在草叢里,,紫紅色的細長葉片,似剛睡醒的美人,,云鬢半偏,,花冠不整。河岸上有麥田,,剛起身的麥苗綠色正濃,,麥苗身子正軟,春風(fēng)拂過,,閃著油光,,似綠毯,更如綠海,。誰家種的蠶豆,,油汪汪的苗子真嫩,看見它們,,我仿佛又聽到“蠶豆花兒開啊麥苗鮮”的歌聲,。
幾只水鳥從頭頂飛過,河水里有幾只野鴨在游曳,。水媚處,,有幾只雪白山羊在啃食,牧羊人坐在岸邊,,望著東流的湍河水好像在思考什么,。
湍河岸上的河灘里,到處都是茵陳,,引來了許多像我這樣薅茵陳的人,。
最先發(fā)現(xiàn)茵陳妙用當(dāng)是遠古的神農(nóng)氏。他在《神農(nóng)百草經(jīng)》里,,把茵陳與人參,、黃芪、肉蓯蓉列在一起,,成為久服無害,,延年益壽的上藥,。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對茵陳有專門記述,稱茵陳能清除肝膽濕熱,,佐以梔子等物,,可治人們的黃疸肝炎。饑荒之年,,茵陳苗可以蒸食,,幫人們度過災(zāi)年。而現(xiàn)在,,我們更看重它的藥效和美味,。采挖后陰干,,可以泡茶喝,,那特殊的渾厚的香氣,可以讓肝膽舒泰,,掃盡臉上晦暗之氣;也可以淘洗干凈,,拌上白面蒸食,佐以碎鹽,、香蔥,,芫荽、蒜泥,,滴點生抽,、香油,蒸茵陳在口,,齒頰留香,,縱大魚大肉也不愿置換,。
薅茵陳,,要記住它的生物學(xué)形態(tài),。因茵陳俗名又叫白蒿,它就具有蒿類共有的生物學(xué)形態(tài),。稍不留神,,你會把青蒿或者黃蒿,,甚至野菊花的幼苗當(dāng)作茵陳采挖,。因為青蒿、野菊花幼苗也呈白色,,黃蒿的幼苗葉子也很碎,。我的鄰居兩口子一大早騎著電車到湍河去薅茵陳,。他們不知道茵陳是什么樣子,錯把野菊花幼苗當(dāng)茵陳,,興致勃勃薅了兩大口袋,,回到家,向我們炫耀,。我一看,,笑噴了飯,我拿了一棵茵陳苗讓他們看,,直羞得他們再也不說去湍河薅茵陳了,。白蒿與其他蒿類不同,它不僅白,,而且絨,。它著生在枯干的莖干周圍,它的葉片尖,,深裂,,如米粒,正面和北面都呈白色,,薅到手里感到很絨,、很柔和。遠看茵陳,,像一個白色的小絨球,,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薅茵陳有節(jié)令限制,。農(nóng)諺;“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砍來當(dāng)柴燒。”大意是說正月的白蒿苗才叫茵陳,,才具有養(yǎng)肝治病的療效,。到了二月就是徹頭徹尾的白蒿了,既不具藥效,,也沒有鮮美醇香的口感,,此時食用,苦澀堅韌,,難以下咽,。若到了三月,幼小的茵陳苗已長成堅硬的莖干,,只能割回家,,曬干,當(dāng)柴火燒了,。
按理,,去年臘月二十五已經(jīng)立春,,過罷正月十五,,正月已近尾聲,,茵陳的藥性在不斷減弱。過了驚蟄節(jié),,已進入二月,,茵陳也回歸白蒿的身份,失去了采挖的價值,。其實,,天地自有其運行規(guī)律,立春早并不等于植物生長的快,。今年開年幾場雪,,降低了溫度,拉長了正月,,也放慢了植物生長的步伐,。韓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似乎專為今年春天而作,,我們在過春節(jié)時,飽賞了春雪的奇景,,圓了踏雪尋梅的舊夢,,也為我們年后薅茵陳做了恰切時間鋪墊??梢哉f,,沒有初春這幾場雪,就沒有滿河岸的茵陳,,也就沒有薅茵陳帶來的驚喜和快樂。“二月初驚見草芽”變成“三月初驚見草芽”何嘗不是一件賞心悅目的樂事,。
朋友,,不要哀嘆正月已過去。此時,,湍河岸的春意正濃,,河灘上的茵陳正好,如果你有時間,,就和我一起薅茵陳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