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原所長王繼才——
一生守護(hù)一座島(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王繼才(左)和王仕花,。王冠軍攝
最近,,電影《守島人》感動了億萬觀眾。電影講述的是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開山島民兵哨所原所長王繼才與妻子王仕花32年守護(hù)開山島的故事,。
開山島,,距離灌云縣燕尾港12海里,,面積僅有0.013平方公里,。作為黃海前哨,開山島不能無人值守,,1985年部隊撤防后設(shè)立民兵哨所,。1986年,王繼才夫婦成為開山島的第五批守島人,。
2018年,,王繼才在執(zhí)勤期間突發(fā)疾病,,長眠在開山島上。
島上升起五星紅旗
開山島,,四面大海,、一面朝天,只有幾排空蕩的營房,、滿山的怪石,、陡峭的懸崖,夏天是灼人的烈日,,冬季是刺骨的寒風(fēng),,沒有電,沒有淡水,,沒有植被……
王繼才的最好陪伴和精神支柱,,就是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
32年間,,不論刮風(fēng)下雨,,王繼才和妻子王仕花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莊嚴(yán)地升起國旗,。王繼才說:“開山島雖小,,但領(lǐng)土神圣,必須升國旗!”
島上生活,,經(jīng)常遭遇惡劣天氣,。一次遇到12級臺風(fēng),王繼才怕國旗受損,,頂風(fēng)跑到山頂將國旗降下來抱在懷中,。返回途中,一腳踩空從半山腰滾下來,,摔斷兩根肋骨,。王繼才卻說:“旗幟就是陣地,人在旗幟在,,旗在陣地在,。”
2012年元旦,天安門國旗護(hù)衛(wèi)班專門從北京送來一座鋼制移動升旗臺和一面曾飄揚在天安門廣場的五星紅旗,。
日復(fù)一日,,夫妻倆升旗,、巡島,、護(hù)航標(biāo)、寫日志,,從未間斷,。
他們還克服重重困難,,在滿是石頭的島上種樹種花。沒有土,,就托漁民一點點捎來;沒有水,,就從喝的水中“擠”出來。“人能活下來,,樹肯定也能!”王繼才說,。
終于,長出一棵苗,、盛開一朵花,、結(jié)出一粒種子……幾十年過去,島上已有百余棵樹,,還自產(chǎn)蔬菜水果,。王仕花說,“雖然老王走了,,但這座島已經(jīng)不再孤獨,。”
執(zhí)著堅守報效祖國
王志國是王繼才的兒子,如今是一名海警執(zhí)法員,。
1987年7月,,王仕花眼看就要臨產(chǎn),強臺風(fēng)突然來了,,無法下島,。十萬火急之下,王繼才抓起步話機聯(lián)系縣人武部,,在政委家屬的遠(yuǎn)程指導(dǎo)下給妻子接了生,。王繼才給兒子取名“志國”,他說:“志字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心’,,就是希望他當(dāng)一名戰(zhàn)士,心中有祖國,,立志要報國!”
開山島上,,淡水、食物全靠漁船捎帶,。遇到漁船無法出海,,他們就斷糧、斷水了,。這樣的情況,,每年都會遇到一兩回,。
32年間,,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選擇,,但王繼才夫婦的選擇是堅守。
1993年,,王繼才的兒子到了入學(xué)的年紀(jì),,他鼓起勇氣想要辭職。此時縣人武部的老政委生病臥床,,拉住他的手說:“繼才啊,,你要答應(yīng)我,一定要把開山島守下去,,你下島就真的找不到守島人了,。”王繼才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不久,,老政委去世,。“老政委的話是他的臨終遺愿,他到死都不放心開山島,,我做出了承諾,,就一定要守下去!”王繼才回憶。
父母,、二舅都支持他守島,。“二舅參加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幸運地活了下來。”王繼才覺得,,“島上再艱難,,也沒有槍林彈雨,我怎么守不好?”
踏踏實實多做點事
開山島海域海況復(fù)雜,。過去衛(wèi)星導(dǎo)航不發(fā)達(dá),,王繼才夫婦會在島上點上燈火,讓過往的漁船看清航道;遇到霧天,,他們就用盆敲,,發(fā)出響聲,讓漁船避開小島,。而有漁船斷糧,、斷水、疾病求助,,他們也盡全力幫助,。“看到這些漁民,我們總會想起自己,想起親人,。”王仕花說,。
一年冬天,漁民黃曉國的漁船路過開山島,,發(fā)動機突然起火,,王繼才把僅有的兩床被子抱來,泡了海水蓋在發(fā)動機上,,這才滅了火,。他們夫婦,卻忍受寒冷過了3個晚上,。
王繼才生前常掛在嘴邊的是,,“做了應(yīng)該做的事,卻得到這么多榮譽,,我們非常感激,,以后,要踏踏實實多做點事情,。”
9月26日上午,,開山島一改往日的寧靜,迎來了參加換崗交接儀式的新一批守島民兵,。王繼才逝世后,,灌云縣改變開山島執(zhí)勤方式,通過自愿報名和組織推薦的方式在全縣遴選守島民兵,,每批10人左右,,值守周期為一年,分組輪流上島執(zhí)勤,,每組3人,,每次半個月。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08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