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wǎng)訊 眼下,,正是植樹季節(jié),,各地相繼掀起了植樹造林高潮,這種現(xiàn)象的確令人興奮。然而,,植樹后的效果,,卻很少有人問津,。少數(shù)地方往往是“年年植樹年年荒,,今年還種老地方”。
這種現(xiàn)象著實讓人深思,,為了植樹,,各級政府部門通過開會、講話,、標語,,各種形式不一而舉,聲勢可謂之大,。機關,、團體、干群放下手邊的事紛紛出動,,氣氛可謂之濃,。植的數(shù)量可謂之多,。然而,,在某些地方,植了之后,,過問者甚少,。花了錢,,費了力,,卻收效甚微,綠化幾乎成了空談,,報刊,、電臺,沸沸揚揚了一陣子,,植下的幾乎只是一堆數(shù)字,,植到的是某些人的政績,,從而使植樹不見樹,造林不見林,。
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一要“植”后管為重。各級黨委,、政府及各行政村,,認真組織好林木管護小分隊,晝夜加強管護,。二要落實好林木承包機制,。按照誰造林、誰收益的原則,,落實好承包機制,,決不栽公家林和無主林。三要加強宣傳,,嚴格督查,。各級政府首先要宣傳好造林綠化、美化家園對建設新農(nóng)村的重要意義,;其次要嚴格督查落實,,對毀林事件嚴懲不貸,造林護林的目標責任落實要到位,,從而確保植后管護成為全體公民的一項自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