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有心人”,一直以來是我的警語,。然而一路走來我開始懷疑自己,,這樣做是不是很無聊。源于在經(jīng)歷一些事之后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一些人和事總是在多年之后才真正看懂,。曾經(jīng)的對錯,在終將被遺忘的歲月里慢慢沉淀,、消失,。也許這就是一種必然,重新審視時,,漸漸地我開始變得那么無心,。
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封建思想嚴重的大家族里,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學習,,才擁有了這樣一份不算體面的工作,。當年小村莊千年萬年總算出了一個女秀才,我?guī)е咐相l(xiāng)親殷切的希望,,踏上了繼續(xù)求學的道路,。在師范校園里,我開始用心學習做事,,我愛讀書,,把平時節(jié)省下來的零用錢買一些簡裝名著,小書本只有巴掌大,,如《茶花女》《浮士德》《巴黎圣母院》《簡·愛》《梅花三弄》等,,看書我總愛在書本上圈圈點點,,在空白處寫滿心得、筆記,。我總愛寫一些文字記錄自己的心緒,,那時候?qū)W校里有廣播站,每班每天總要上交文稿,,選出優(yōu)秀文章在校園廣播上播出,,我的很多文章都被播出過。
我善于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心聲,,不喜歡與別人刻意交流,。在師范的三年里共寫了四本日記,和我要好的朋友看了我的文章或者心得,,都稱有共鳴感,,甚至畢業(yè)的留言冊上,仍有一些關(guān)于我文章的溢美之詞,。那年我寫了一篇題目叫《心曲》的文章,,被文選老師們高度好評,記得文章后面有評語,,鼓勵我繼續(xù)練筆寫文章,,可我現(xiàn)在什么都不是。我當時讀書非常認真,,一本書讀下來書上紅字,、黑字和藍字都有,別人借我書都會大吃一驚,。
這種習慣一直延續(xù)到結(jié)婚,,甚至我在看電視劇《牽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也同樣在一個本子上記筆記,,丈夫看了之后贊嘆并鼓勵我說:“這種看電視劇的方法很好,,邊看邊記,以免忘記,。”
工作后,,我仍然堅持這種讀書習慣,喜歡用筆來游走我的心情,,每每靜下來的時候,,總有一些文字情不自禁溢出筆尖。個人工作的酸甜苦辣,,家庭的喜怒哀樂,,學生們的成長變化我都有記錄,甚至中間有三年的兼職,我也有幾本日記,。我教學中的瑣碎,、感悟與郁悶憂傷等,都滿滿記錄在本子里,?;旧厦磕陜扇f字的工作日志,我都一直收藏,,記得在張村教學時,,我的一本工作日志丟了,在一次學生大會上,,我甚至發(fā)起了尋物啟事,我清楚地記得我的真誠贏得了掌聲,。我始終認為記錄是一種習慣,,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情懷,。
即便是后來我調(diào)到縣城,,還是一如既往地寫一些短文,寫我自己的無奈無助,,寫與同事的真誠之交,,寫我與學生的恩怨是非……漸漸地我不再用筆去寫了,我開始在微信,、QQ上以簡易之辭去記錄現(xiàn)實,。后來我意識到這可能會搏人之嫌,擾人之心,,再加之在空間上這東西局限性太大,。我不想在微信QQ上寫東西了,于是孩子幫我開通了微博,,這樣慢慢摸索,,我學會了寫小片段、心得,,也可寫長微博文章,,現(xiàn)在,又開始在各類網(wǎng)站發(fā)布我寫的東西,,大大小小的文章已經(jīng)幾百篇,。
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心人,可后來想想:我這么用心地去記錄一些人和事,,有什么用呢,?有誰能記住你呢?有誰能理解你呢,?也許有諸多學生還在背后詛咒或者謾罵你,。如此尷尬,,如此踉蹌,現(xiàn)實告訴我一切答案,,我要輕松活出自己,,學會知足,人生最大的煩惱最沒有意義的比較,,這世界總有不如你的人,,也總有比你強的人。
漸漸地,,我開始變得無心了,,無心身邊的一切煩事,只想捂住雙眼順其自然,,便可安好,。
歷經(jīng)滄桑,是是非非,,紛紛擾擾,。多年后,我內(nèi)心又有了變化,,我再次拿起了筆,。不過我不再去記錄一些純粹工作上的事,開始留意生活,,關(guān)注大自然,,捕捉生活中的細碎鏡頭,剪輯成句,,嵌入自己深淺不同的感悟,,編輯成文留給自己,也算留給終將遺失的歲月,。
“熟讀詩書在有心,,能解人情理義豐。生命不息常溫故,,拙筆生花若行云,。”慢慢地,我又開始從一個單純的記錄人,,變成了一個有思想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