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觸摸的是故鄉(xiāng)的月光,,生怕這一觸,,一個關(guān)于童年的夢就會破碎一樣。
記憶中故鄉(xiāng)的月光很亮,,亮得可以把整個村莊照得跟白晝一樣,。村子就那樣靜靜地沐浴在月亮的光輝之中,,那樹那屋便多了幾份夢幻的感覺。
這是一個叫作“安眾”的村落,,安眾這個名字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面提到過,,說的是劉備火燒新野的時候,在安眾屯兵三千,。雖然有專家考證過這個安眾并不是當(dāng)時的古城安眾,,但單單這個名字已經(jīng)使這個緊鄰新野的村子多了一些神秘的傳說。
村子有寨墻和寨河,。那時候,,寨河里的水不像現(xiàn)在這樣干涸,碧波蕩漾的寨河水留下了很多童年的回憶,。印象最深的是炎熱的夏季,,寨河里長滿了碧綠的蓮葉,看著就讓人覺得清涼,。亭亭的荷葉伸出水面,,粉紅的或白色的荷花,清香四溢,。在水面浮著的是滿池的菱角葉,,如繁星般的菱角花也鋪了一池。這時候,,是孩子們感到最開心的時候,,因為不久就可以下河采蓮蓬和摘菱角了。
不管時光如何變幻,,故鄉(xiāng)的月亮就那樣不悲不喜地高掛在空中,。
月色朦朧中,依稀聽到有低沉的簫聲從寨上傳來,,聲音如泣如訴,。我仿佛看到青年時代的爺爺雙手握簫,音符在指尖跳動,。他的眼睛注視著天上的圓月,,目光有些迷離,。“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他是在思念逝去的親人嗎?他是在借月光許下一個小小的心愿嗎?
解放前,爺爺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人家,,在大部分人普遍不識字的大背景下,,偌大一個村子,只有他和另外一個同齡的少年,,被家人送到幾十里外的穰東去讀書,,還學(xué)會了吹簫。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歲月,,后來爺爺被抓了壯丁,,本來衣食無憂的他,不知在軍隊受了多少苦,,最后逃跑回家,,也許是他舍不得故鄉(xiāng)的月亮,是故鄉(xiāng)的月亮給他指引了回家的路,。
命運多舛的生活也許會出現(xiàn)一些短暫的亮色,,爺爺成家后覺得生活有了盼頭,那簫聲也一定多了一些歡悅,??上В蜻\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降臨,。在一次瘟疫中,,新婚三個月的妻子突然病故,再后來,,爺爺遇到了奶奶,。
勤勞的雙手總能改變不如意的生活。隨著一個個小生命的誕生,,這個家庭漸漸熱鬧起來,,爺爺奶奶的生活也多了許多絢麗的色彩。養(yǎng)育一女三男的日子雖難,,但難中也有看著孩子們一天天成長的甘甜,。
爺爺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愛把心事壓在心里,。太多的心事無處釋放的時候,,簫成了他的知己。他在簫聲里吹出了自己的情思,,吹出了自己的哀怨,,吹出了自己生活的無奈,,也吹出了無人懂的內(nèi)心孤寂??删烤故钦l教會了爺爺吹簫,,爺爺沒說,大家也都不得而知,。我想,,是不是教他吹簫的老師覺得只有那管長簫才配得上當(dāng)年那翩翩少年。我不知道爺爺少年時的形象,,記憶中的爺爺身材高大,,濃眉大眼,時間愈久,,那身影在我的心中越偉岸,。
自我記事起,大家庭里就流傳著奶奶會蒸三種饃的故事,。那時生活艱難,,奶奶每次蒸饃都蒸三種饃,白饃,、花卷,、黑窩窩。我們孫子輩吃的是白饃,,父輩們吃的是花卷,,她和爺爺吃的是黑窩窩。雖然生活艱苦,,但由于奶奶聰明能干,,大家庭被奶奶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家人的生活也過得有滋有味,。只要勤勞,,日子總會越過越好;只要堅強(qiáng),風(fēng)雨過后總會迎來晴朗的天空,。
現(xiàn)在,,爺爺奶奶早已作古,但那淳樸的家風(fēng)卻代代相傳,。寧愿自己吃得差一點兒,,也要讓孩子們吃得好一些;寧愿自己日子過得苦一點兒,也要讓孩子們不受委屈,,這就是老人們樸素的心愿,。爺爺奶奶用他們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生活中雖然有苦有難,但只要心中有足夠的堅韌,,便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又是一年中秋之夜,又是一個月圓之時,,故鄉(xiāng)的月亮一定還像童年一樣高掛在湛藍(lán)的天空吧?故鄉(xiāng)的月光一定還像童年的記憶一樣清澈吧?
恍惚中,,故鄉(xiāng)的月光灑滿了老家的房前屋后?;秀敝?,老家的院子里走出了一個小腳老太太,,她靜靜地走到寨墻旁,,坐在一位老人的身邊,老人的手里緊緊地握著一根簫管,,那簫聲飄向遠(yuǎn)處的田野,,驚擾了樹上小鳥的夢。兩個老人就那樣默默地坐著,,坐著,,坐成了一幅剪影。
月光下的剪影模糊了我的雙眼,,模糊了我童年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