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對于紅薯的保鮮讓人頗為頭疼,。據(jù)說大屋窖具有貯藏量大,、散熱快、保溫好,、管理方便,、結構簡單等優(yōu)點。于是,,一項紅薯貯藏的重大改革——大屋窖貯藏法,,在各處便快速推廣開來,當年尚莊生產(chǎn)隊就順勢建了一座大屋窖,。
當時為建大屋窖,,家鄉(xiāng)西邊的那一片楸樹林派上了用場,老楸樹被砍伐后,,用作大屋窖的屋檁,,而大屋窖的墻全都使用土坯壘砌,足有三尺厚,。據(jù)說所用的土坯,,還是每家每戶按生產(chǎn)隊分配的數(shù)量任務,各戶人家自力更生脫坯,,曬好后,兌上來的,。
脫坯,?現(xiàn)在的小孩恐怕還真不明白咋回事,。小時候修屋蓋房,沒有現(xiàn)在的鋼筋樓板混凝土之類,,更沒有再高級點的建筑材料,,那都是標標準準的“土木”工程,當時主要建材就是草泥和土坯,,于是脫坯便成了鄉(xiāng)村最常見的風景,。
脫坯,工具極其簡陋,,似鄉(xiāng)村的生活一樣簡單,。用四塊幾寸寬的方形木板,圍起一個正面呈長方形的模子,,再外加一個用細鐵絲和軟木棍制成的小弓,,這是用來刮去土坯模子上面多余泥土用的,一個泥模子就誕生了,。脫坯時,,模子內(nèi)填滿泥后,經(jīng)過揉按拍打,,泥模子上面就會凸凹不平,,這時就需要鐵絲小弓上場了,脫坯人手拿小弓兩端,,讓弓弦細鐵絲緊緊挨著泥模子的木框上沿,,只需順著一個方向輕輕一刮,一塊平展展的泥坯就算大功告成,。
脫坯,,一般選在容易曬干的夏季。首先要挑選較好的黏土,,那種少沙沒有硬坷垃的最好,;接著是洇土,先把土堆圍成一個四周高中間低的小池塘狀,,高度厚度務必適中,,要保證倒進去的水既能把土洇透,又不至于流出來,,搞得到處都是泥水漿,;土洇好后,最好再摻進適量的爛碎麥秸,,之后要么掄開長長的木棒來回劈砸,,要么直接脫了鞋,赤腳進去一遍遍踩踏,這樣反復幾次,,直至把摻草泥土弄“熟”拌透,,這時就專等脫坯了。脫坯的莊稼人,,大多短褲光脊梁,,古銅色的皮膚,黃色的泥土,,褐色的土坯,,那種簡單的裝束、和諧的色彩,、有力地肌肉,,配之劈砸、踩踏,、摁拍,、切割、扣提等一系列有節(jié)奏的動作韻律,,簡直就是一幅渾然天成的國畫,、一尊充滿生機的雕塑、一組動感十足的舞蹈,。
用土坯建好的大屋窖,,印象中好似頗具特色地在門頭上方畫著紅五星,在厚墻上刷寫著“農(nóng)業(yè)學大寨”等字樣,。當然,,用土坯建好大屋窖后,主要目的就是窖藏紅薯,,專門用來給紅薯保溫的,。
生產(chǎn)隊的大屋窖平時里面空空的,可到了冬季,,生產(chǎn)隊會將留種的紅薯放進大屋窖里儲藏,。裝好紅薯后,為了預防黑斑病,,專門在大屋窖內(nèi)壘有加溫用的火道,。一切準備就緒后,生產(chǎn)隊就安排專人往大屋窖外面的灶孔里添柴燒火,,給里面加溫,,確保大屋窖內(nèi)的溫度不低于15℃,以確保里面的紅薯不被凍壞,,那樣的情況要持續(xù)多日,。
過去農(nóng)房多數(shù)又破又矮,,對于一個鄉(xiāng)村小孩來說,印象中的大屋窖,,除了高大,,還是高大。鄉(xiāng)村習慣爬高就低的小孩子們,,什么坑塘土堆,什么樹上水下,,哪里不是他們?nèi)鰵g打鬧的地方,?可是,大屋窖里,,小孩子們可從來不能隨便進出,,這也使得大屋窖給人一種神秘感,也越發(fā)讓人對它產(chǎn)生了莫名的好奇,??纱笪萁褜π『碚f,卻有著與大人完全不同的意義,,在小孩眼里,,生產(chǎn)隊的大屋窖在空閑時,是大伙盡情娛樂的又一場所罷了,。由于大屋窖墻厚屋高,,正好冬暖夏涼,在不裝紅薯的時候,,小孩子們總愛偷偷地從燒火洞口或者窗戶處往里鉆,。其實火洞口上面的小門,往往給鎖上了,,所以,,小孩們想進去玩一把也是挺難的,常常臉上變成了“大花貓”,,還不得不黯然退場,。偶爾也能進去,里面黑漆漆陰森森的,,不過沒關系,,幾個孩子藏在里面,正好可以玩捉迷藏,,也可以放肆地啃著從外面偷來的還沒成熟的酸杏青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土地“大包干”到戶,,大屋窖的命運也一日不如一日,,先是屋頂塌陷,,后是墻體剝落傾圮,最終完全消失了,,好像從沒存在似的,,漸漸地被人們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