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位與道味》一文發(fā)表后,,讀者朋友問及我的體會,,現(xiàn)就創(chuàng)作過程談一下認識和心得。
首先,,很早就想對馬均同志的大草書法作品寫一篇心得,,苦于沒有好好思索和斟酌,沒有一個恰當?shù)挠深^來“穿針引線”,,想起三年前去桐柏參觀學習,,受到縣委書記莫忠厚的接見,馬均同志在交流墨寶時的站姿,、神態(tài),、握筆、奮臂等“影像”,,“定格”成了永恒的記憶,,以至于長久以來,,揮之不去,。因此,,在《到位與道味》中,終于找到了出處,。
“胸藏萬物憑吞吐,筆有千鈞任弛張”,。馬均同志的大草書法作品,臨摹于“二王”,,脫胎于長期的“日課”練習,既崇古又不拘束,,恪守規(guī)矩又敢于創(chuàng)新,,闖出了一條自我發(fā)展的新路,。馬均同志的奮筆疾書,,不僅有其個人的創(chuàng)作特色,,而且臨摹,、效法了前賢的優(yōu)點,。
凡事皆有因果聯(lián)系,正因為馬均姓氏的緣故,,才有我在文中的駿馬狂馳,,馬踏流星般的翻轉(zhuǎn),馬尾提線一束的韻致,,只是忠實地記錄而已,。難怪井子先同志在評價該文時,,由衷地表達出在賞析中去感受、品味,、陶醉和忘我的神情,,應(yīng)該說馬均同志的揮臂疾書是一種忘我的境界,,才有了井子先同志的高度評價,,這種因果關(guān)系才順理成章,,這種本質(zhì)與現(xiàn)象才情通理順,,這才是真正的到位與品讀的道味,所以我覺得書法的到位是因,,品讀的到位是果;評析的到位是因,,興趣盎然地道味是果,。如果說馬均的書法是因的話,井子先的品讀,、評析才是真正的果,,是興致所歸的正“果”,。
寫一個字反映的是瞬間,而這瞬間的書寫卻反映一生,。反映一生的苦苦“日課”,,所謂日課,是每天用一定的時間練習,。就拿拉一個弧線來講,,誰都會,但弧線要講究其藝術(shù)造型,,在一幅作品中要占據(jù)的位置,,這可不是誰都會的。就拿“中”字來說吧,,口字寫得到不到位,,居什么位置,品什么“味道”,,單就一個豎筆,,既不能太長,又不能太短,,而長短是由書幅的寬窄來定,,怎么拉長由書家的品位來定,而尺幅,、字型,、字形的大小不但要講究其“量”,更要講究其“質(zhì)”,,這不僅僅是哲學基礎(chǔ)的問題,,還是美學原理的問題,更是書家的品位,、學識,、心胸、修為的問題,,看似夸張不夸張,,長了則遜色,短了則損色,,不長不短間,,主要是修為。書法的寫與文章的寫,,看似都是寫,,但寫與寫不同,“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綜上所述,到位與道味一文,,看似書寫完畢,,然它產(chǎn)生的“漣漪”遠沒結(jié)束,馬均同志書寫的到位表述完了,,但書家個中的味道,,還遠遠沒有道完,甚至還有待于進一步“開發(fā)”,,而真正味道的醇,、美還需進一步“發(fā)酵”,這就需要我要進一步地去研究,、去發(fā)現(xiàn),,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進一步探究個中奧妙,,為讀者和鑒賞者作進一步的解讀和評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