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是一片丘陵地,,在秦嶺山脈的尾巴上,,一條玉帶般飄逸的小河繞著村莊流過,河水清澈。水深處,,沒過頭頂;水淺處,,漫過腳脖;河底的鵝卵石清晰可見,。兩岸的河坡上,,是密密匝匝的茅草、芭茅窩子和幾棵低矮的槐樹、椿樹和黃楝樹,,偶爾有幾只野鴨和水鳥被驚擾,,貼著水面撲棱棱飛過。
那條河,,不但是家鄉(xiāng)一道美麗的風景,,盛夏時節(jié),更是村里孩子們的樂園,。炎炎夏日,,烈日似火,村里村外,,蟬鳴聲聲,,赤腳走在村中的土路上,像踩在炙熱的火盆上,。中午,,匆匆扒拉一碗母親做的涼面條,小伙伴們便吆五喝六相約著去河里洗澡,。河離村莊很近,,約有半里地路程,一大群孩子走到河邊,,脫了褲頭,,赤條條地跳下河去,,歡騰起一河的熱鬧,,驚飛了水鳥,驚走了河魚,,烈日下的小河,,不再靜寂。澡洗的時間很長,,有時能洗到太陽下山,,黝黑的身子泡得泛白,油亮亮泛著一層油光,。
河岸上不遠處就是生產(chǎn)隊的打麥場,,持續(xù)一個多月的夏收,人們焦躁而忙碌,。孩子們在河里洗澡的時候,,大人們在打麥場揮汗如雨,勞力們戴著草帽,、光著脊梁在麥場上打場,、揚場、搭麥秸垛,個個曬的脊背冒油,。
太陽落山后,,空氣里開始流動一絲絲涼意。村里的男人和孩子們在吃過簡單的晚飯后,,便提著葦席和床單到打麥場上睡覺,。打麥場地處空曠,又緊靠河邊,,夏夜里涼風一縷縷從河里吹過來,,比村里涼爽很多,所以大人孩子都喜歡睡在打麥場上,。繁星點點,,夜風清涼,大人們吸著旱煙,,扯著閑話,,孩子們在打麥場追逐戲鬧,在麥秸垛上躥上跳下,,玩累了,,瘋夠了,便在各自的席片上沉沉睡去,,偌大的打麥場上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嚕聲,。
夜幕下的星空,河流,、村莊,、打麥場和剛剛收割后的莊稼地,凝成一幅唯美的鄉(xiāng)村油畫,。
夏日的河,,不只是孩子們的樂園,也是村里人生產(chǎn)生活必不可缺的地方,。男人們常在河里捉蝦逮魚,,女人們在河里浣衣淘糧,特別是陽光明媚的日子,,女人們成群結(jié)隊下河,,架子車拉著成袋淘洗的糧食,大大小小的盆里裝著要洗的衣服,,很快,,新洗的衣裳掛滿河邊的樹枝,淘洗的糧食晾曬在河灘的塑料單子上,,一河的忙碌,,一河的笑語,。
夏日雨多,漲水的時候,,特別是連日暴雨,,河水漲滿河,村里人說是滿漕水,。下雨的日子,,村里人便赤腳或穿膠鞋,站在河岸上看熱鬧,,看河水滔滔,,渾濁的河面上漂浮著雜草和樹木,偶爾還會漂下些西瓜,、甜瓜和死豬死羊等,,水性好的男人便跳下河去撈,有時撈上什么好東西,,就會引起圍觀村民一陣眼羨,。
滄海桑田,日月變遷,,幾十年過去,,昔日那條美麗、生機盎然的小河,,如今美麗不再,。河兩岸的樹木、雜草不見了,,被人們開墾成了荒地,,種上了花生、玉米和小麥,。嚴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水不再清澈,,不再奔騰,,成了一條渾濁的溪流,,河水受到污染,不能澆地,,不能淘糧洗衣,。
家鄉(xiāng)那條美麗的小河,曾帶給我兒時幾多歡樂,,如今,,已成為一個漸去漸遠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