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文辦學 育人興才
范仲淹憂民報國,兼濟天下,。他從歷代王朝的興衰史中看到了昌文興教,、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性。早在天圣八年,,他在《上時相議制舉書》中說:“夫善國者,,莫先育材;育材之方,莫先勸學;勸學之要,,莫尚宗經(jīng),。”他在邠州時,曾擇地擴建郡學,,工程未峻而調(diào)任鄧州,,在鄧州撰寫了《邠州建學記》。
范仲淹每到一地,,都興辦學校,,來到鄧州也不例外,積極謀劃籌資,,整治了百花洲,,重修了覽秀亭,并在東南角城墻上建春風閣,,在百花洲畔建花洲書院,。
范仲淹常于公余到花洲書院的春風堂上執(zhí)經(jīng)講學,在春風閣里以文會友,到百花洲上與民同樂,,使此處成為宛南勝景,。在這里,范仲淹與致仕宰相張士遜,、新科狀元賈黯等詩酒雅會;同致仕宰相晏珠,、光化知軍李簡夫及當時名士王洙、張去惑等賦詩唱和,。
北宋紹圣二年,,出生于鄧州的范仲淹第四子范純粹,子承父業(yè)知鄧州,,整修了花洲遺跡,,使書院重振聲威。元代,,花洲書院曾因戰(zhàn)火而一度荒廢,。到了明代花洲書院因全國書院的興起再次得以修葺,并易名春風書院,。嘉靖年間,,曾三次重修,嘉靖四十一年,,時任汝南道參政的范仲淹十六世孫范惟一到花洲書院瞻仰范公遺跡,,祭拜祖先。
創(chuàng)辦花洲書院,,開鄧州千年文運,。鄧州人賈黯(字直孺)在書院創(chuàng)建的當年便高中狀元。清道光二十七年,,鄧州知州徐柱臣在《重修春風閣碑記》中曰:“賈直孺大魁天下,,固證人文之蔚起。要非公之善教,,不及此,。一時沾化雨、坐春風,,接踵而來者,,蒸蒸日上。迄今雖人遠代隔,,而‘春風堂下紅香滿’之詠,,猶嘖嘖人口于不衰。”
慶歷六年秋,,鄧州人賈黯以狀元及第,,回到鄧州后拜見家鄉(xiāng)的父母官,,想向宦海浮沉幾十年的范仲淹求得一點做官的竅門,范仲淹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君不憂不顯,,惟不欺二字可終身行之,。”賈黯平生不忘范仲淹的教誨,經(jīng)常對人說:“吾得于范文正者,,平生用之不盡也,。”“不欺”是范仲淹一生的行為準則,反映了他實事求是的為官態(tài)度,,也博得了后人的無限敬仰,。
精撰名篇 貫古流今
范仲淹知鄧州時,因為民風淳樸,,政事絕簡,,心情舒暢,故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文,,這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時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他寫有關鄧州的詩文,、書信,,合起來共有79首(篇),其中,,奏章7篇,,祭文5篇,,墓志4篇,,記2篇,序2篇,,書信17封,,詩詞42首。最令人稱道的是公元1046年,,范仲淹應好友滕子京之邀在鄧州花洲書院的春風堂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完整全面地總結(jié)了一生做人之道和為官之本。僅360多字的《岳陽樓記》,,結(jié)構嚴謹,,字字珠璣,文情并茂,,氣勢磅礴,。
范仲淹和滕子京是同榜進士,做官后又同在御使臺為諫官,,滕子京因心直口快,,上朝言責仁宗皇帝:“日居深宮,,流連荒宴,臨朝多贏倦色,,決事如不掛圣懷,。”因此得罪仁宗,仁宗怒斥他亂言宮闈之事不實,,將其貶官出朝,,放至鳳翔府為知府。慶歷改革之際,,滕子京又被人彈劾私自動用小金庫的資金,。范仲淹寧愿辭官為滕子京辯護,但滕子京還是被貶之岳陽為知府,。滕子京精明能干,,擅長經(jīng)營之道,來到岳陽后,,憑借岳陽地處水路交通要道的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商業(yè)和實業(yè),大搞招商引資,,興建公共設置,,興辦學校,一下子推動了岳陽的經(jīng)濟發(fā)展,,岳陽城內(nèi)舊貌換新顏,,又募得資金重修了岳陽樓。這座樓在當時是過往官員迎進送出的地方,,滕子京在樓前為自己的政績感到欣慰,,又為遭貶之事憤憤不平,心情十分復雜,,寄書一封并附上一幅洞庭秋色圖,,請求范仲淹為岳陽樓作記。
范仲淹對老友的成功十分高興,,給江南名樓岳陽樓寫記,,也讓身處鄧州的他思緒萬千。范仲淹的朱姓繼父曾經(jīng)任過洞庭湖畔的安鄉(xiāng)縣令,,他跟隨繼父在洞庭湖畔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對洞庭湖優(yōu)美的風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到了站在岳陽樓上遠眺洞庭湖的美麗景色,,想到了滕子京貶官后為治理好岳陽所做的艱苦努力,,想到了自己在鄧州做地方官的感受,想到了自己為實現(xiàn)理想而遭受挫折,,于是,,他文思泉涌,,奮筆疾書,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這樣誕生了,。在《岳陽樓記》里,,范仲淹不但描繪了洞庭湖的美麗風光,而且借景抒情,,寫下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無論在朝還是在野都要為國盡忠為民分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以自己一人的得失為念,而是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赤膽忠心躍然紙上,。從此,《岳陽樓記》風行千古,,受到后人稱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