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
河南日報評論員
人民領袖引領航程,殷切囑托指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時的重要講話,,思想深邃、內(nèi)涵豐富,、情深意切,,充分體現(xiàn)了對河南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河南人民的親切關懷,,為河南進一步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全省領導干部大會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安排部署貫徹落實工作,全省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講話精神上來,,把準方向,、扛穩(wěn)責任、抓住機遇,,在中部地區(qū)崛起中奮勇爭先,,以扎扎實實的工作成效,回報總書記的關懷厚愛。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上海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到長征集結出發(fā)地于都及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總書記一路走來,每到一處都要瞻仰紀念堂,、參觀博物館,,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這次總書記到河南的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蘇區(qū)首府所在地新縣。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堂,,遠眺英雄山上“紅旗飄飄”主題雕塑,聽取革命烈士事跡介紹,,與當?shù)丶t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親切交流,,探訪老區(qū)人民生產(chǎn)發(fā)展和生活改善情況……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之際,,總書記用一串串“紅色足跡”向世界再次宣告,,滄海橫流,中國共產(chǎn)黨人初心不改,、使命不變,。總書記強調(diào),,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我們要深刻領會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切實擔當好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讓紅色基因歷久彌新,、永放光芒,,讓革命事業(yè)薪火相傳、血脈永續(xù)。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大別山江姐”晏春山烈士,被捕后受盡酷刑不為所動,,最后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縱身跳下懸崖;紅二十五軍面臨敵人重兵圍剿,白發(fā)蒼蒼的軍長媽媽寧愿出去討飯,、挨餓,,也不要部隊糧食……革命戰(zhàn)爭年代,大別山區(qū)200多萬人民投身革命,,近100萬人捐軀,,當時新縣人口不足10萬,犧牲的革命先烈就有5.5萬人,,可謂村村有烈士,、戶戶有紅軍,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紅色基因是共產(chǎn)黨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紅色基因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擔當,,它是我們黨在長期奮斗中淬煉出的精神品質和優(yōu)良作風,,是我們攻堅克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的強大武器,。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江山,,為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激勵我們前進,,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新時代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就要懷著對革命先烈的滿腔崇敬,,擔負起組織好主題教育,、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責任。第二批主題教育剛剛啟動,,集中教育有時限,,踐行主題無止境,回顧革命歷史,,接受紅色傳統(tǒng)教育,,要常學常新,把牢堅定信仰這個出發(fā)點,、對黨忠誠這個著力點,、扎根群眾這個支撐點,、奮斗實干這個落腳點,確保主題教育全覆蓋,、落到底,、不走樣。就要懷著塑造昂揚向上精神力量的滿腔熱誠,,擔負起用好紅色資源的責任,。河南有深厚的革命歷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二七”大罷工,、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確山竹溝“小延安”影響深遠,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熠熠閃光,這些都是流淌在1億中原兒女血脈中的紅色基因,。要進一步摸清紅色家底,、打造紅色品牌,把紅色教育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必修科目,、黨內(nèi)日常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真正讓革命精神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革命老區(qū)和老區(qū)人民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吃水不忘掘井人,我們要永遠珍惜,、永遠銘記,把革命老區(qū)建設得更好,,千方百計帶領老區(qū)人民脫貧致富,,讓老區(qū)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奮力開創(chuàng)老區(qū)振興發(fā)展新局面,。
“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jīng)歷了多少坎坷,,創(chuàng)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后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回望歷史,,不只是采摘耀眼的花朵,,更要去獲取熔巖一般奔騰燃燒的地火。牢記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砥礪奮斗精神,,堅定不移跟黨走,同心共筑中國夢,,我們就什么樣的風險都能克服,,什么樣的挑戰(zhàn)都能戰(zhàn)勝,什么樣的高峰都能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