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瑞雪初霽,。記者走進桑莊鎮(zhèn)新華村,,一個個明亮的“小棚子”鑲嵌在碧綠的麥田中,,在點點積雪和冬陽的映襯下,,繪就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情畫。
“這些棚子里正育著包菜苗,,到5月即可上市,價錢可高啦,!”該村50多歲的郭國林掀起竹條撐起的塑料薄膜對記者說。
桑莊鎮(zhèn)新華村轄9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全村930戶共4670 人,耕地面積5766畝,。2017年該村總收入4700萬元,人均年收入達12000余元,。該村黨支部連續(xù)兩年被市委評為“五星級黨支部”。
是什么讓這些依靠耕種土地為主要經(jīng)濟來源的偏僻村民有如此高的收入呢,?
該村黨支部書記魯金勝介紹,,多年來,新華村一直靠種植蔬菜帶動農(nóng)民增收致富,。村民們成立了旺盛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銷售場地配備冷庫,,目前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2000余畝,所產(chǎn)黃瓜,、包菜,、洋蔥等蔬菜遠銷黑龍江、新疆,、遼寧等地,帶動增收150余萬元,。
司明權是新華村5組人,如今40多歲的他已有十來年的“種菜歷史”,,是村里名副其實的“老菜農(nóng)”。
司明權回憶,,1997年,,他家種黃瓜和無絲豆,根據(jù)當時行情,,這菜比種其他經(jīng)濟作物效益要高,在他家的帶動下,,全村蔬菜種植面積迅速鋪開。眼下,,他家育了十畝包菜苗,根據(jù)這幾年的形勢,,一畝地預計收入3000元。司明權現(xiàn)在做了“兼職”,,一到蔬菜銷售旺季,,他幫助農(nóng)戶聯(lián)系客戶,,銷售蔬菜,。
據(jù)了解,村民每年種植蔬菜可收兩茬到三茬,,例如,包菜5月收獲,,4個月的時間可種黃瓜兩茬,,到10月育包菜苗或洋蔥苗,,可收三茬。小麥和黃瓜或洋蔥輪作,,可收兩茬。這樣種植一畝地一茬蔬菜至少收入5000元,,三茬下來可收入15000元,。司明權說,,2013年夏天,當時黃瓜行情好,,價格在1元1角左右,,種植一畝地黃瓜收入達到1萬多元,。
當然,,這種費時,、費力、技術要求高的蔬菜種植技巧,,對于新華村民來講,,已掌握嫻熟。這小小的“棚子”在勤勞樸實的新華村民的侍弄下,,將帶領他們奔上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