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裴營鄉(xiāng)房營村70多歲的貧困戶房子定、魯沈秀老兩口,,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入住小張閘村幸福院,。房子定患有精神疾病,腿部不適,,拄著雙拐,。他們沒有子女,無依無靠,,隨著年紀的不斷增長,,吃住行都成了大難題。
據(jù)房營村干部介紹,,起初,,老兩口并不愿意來幸福院住,理由是“金坑銀坑不如咱的窮坑”,。后來,,村干部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使老兩口轉變了思想,,同意搬到幸福院居住。“咱享了共產(chǎn)黨的福,,感謝政府啊,。”魯沈秀老人激動地說。
小張閘村集中供養(yǎng)點建于2019年,,當初僅入住了5戶貧困群眾,,今年以來本村和鄰村已陸續(xù)有18人前來入住。記者了解到,,在該鄉(xiāng)還有鄉(xiāng)敬老院,、和平幸福院,、老常營幸福院、青冢幸福院等5處集中供養(yǎng)點,,目前總共入住160余人,。
為切實做好“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該鄉(xiāng)采取由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幫扶人包人的形式,向貧困戶詳細講解建檔立卡特殊貧困群體“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的政策標準,、申請條件等,,做到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動員兜底對象及親屬對兜底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勸其自愿入住,確保符合條件的特殊貧困人員應住盡住,、不落一人,。
在裴營鄉(xiāng)光榮敬老院記者看到,院內整齊潔凈,,老人們三三兩兩聚在院中間的樹蔭下嘮嗑,,有的坐在房間里看電視、聽唱戲機,,有的圍在娛樂室下棋,,一派悠閑的幸福場景。
院長余煥長告訴記者,,該院共有55個房間,,總共入住60多人。每個房間兩個床位,,有獨立衛(wèi)生間,,房間內空調、電視,、衣柜等家具樣樣俱全,。
剛剛入住兩個月的小張閘村半失能貧困群眾張安耀,正聚精會神地和室友下象棋,。今年初的一天,,他家里電路發(fā)生故障,引發(fā)大火,,把幾年前剛剛改造過的房子燒毀了,。
“當時沒地方住,村干部就勸我搬到敬老院。”張安耀告訴記者,,起初他并不愿意來,,打算把燒毀的屋子拾掇一下繼續(xù)住。他想先到敬老院借住一段時間,,等自家房子拾掇好了再搬回去,,可一住進來就不想走了。“這兒住著美啊,,吃有吃的,、喝有喝的,還有很多人一起拍話,、下棋,。”
在該鄉(xiāng)老常營村幸福院,,工人們正在對屋頂加裝隔熱層,。
今年66歲的村貧困群眾常士平,剛搬入幸福院不久,。早年間,,他一個人在外務工,因年紀大了行動不便,,還患有高血壓,、腦梗等慢性病,在外治療不方便,,于是2019年他回到了老家,。多年在外漂泊,家中房子已無法居住,,村干部們勸他入住村幸福院,。
“當時正發(fā)愁沒地方住,真要感謝共產(chǎn)黨啊,,對貧困群眾真關照,。”常士平說。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有序開展,,裴營鄉(xiāng)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針對入住對象中,,有個別人不愿入住,,由幫扶人做好思想工作,先讓其入住,,讓其體驗集中供養(yǎng)的好處,,直至自愿入住。同時加大補貼力度,對入住人員適當補貼,,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該鄉(xiāng)副鄉(xiāng)長李創(chuàng)告訴記者。
此外,,該鄉(xiāng)還不斷優(yōu)化養(yǎng)老機構環(huán)境,,改善生活居住條件,豐富服務內涵,,提升入住人員生活質量,,讓他們吃得舒心,住得開心,。還對“四集中”工作任務落實好的村進行獎勵,,對工作進度慢的村通報批評。
在“四集中”工作過程中,,該鄉(xiāng)了解到小張閘村建設幸福大院時缺資金面臨停工,,立即籌措資金5萬元;還為小張閘、老常營村幸福院協(xié)調新床10余張,,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有力地保障了各村幸福大院的有序入住。目前,,該鄉(xiāng)“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正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進行。
“自‘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開展以來,,我鄉(xiāng)成立了由扶貧辦,、民政部門牽頭的工作小組,先后多次召開推進會,,要求各村把‘四集中’兜底保障作為當前脫貧攻堅工作重點,,用足用活各類政策,落實工作目標,,切實筑牢貧困群眾幸福底線,。”裴營鄉(xiāng)黨委書記吳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