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書記可真沒少幫助我們這些貧困戶,。我把地租給他,,一畝地每年給600元的租地錢。我在這兒栽煙,、鋤草,、打煙杈,、系煙、挑煙,,一年能干6個多月,,每月1700元,半年下來能收入萬余元,。”9月25日,,在裴營鄉(xiāng)花園村種煙大戶余紅彬的煙田旁,,貧困戶李紅煥興奮地說。
今年55歲的余紅彬是裴營鄉(xiāng)花園村黨支部書記,。1995年,,高中畢業(yè)的他去鄭州經(jīng)營蔬菜批發(fā)生意;2004年回村擔任村主任,主持村里工作,,2005年任村支部書記,。如何帶領群眾盡快致富?花園村土地面積較大,群眾有種煙的傳統(tǒng)習慣,,余紅彬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他決定帶領群眾走種煙致富之路。2006年,,在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倡導下,他克服缺少資金,、技術的難題,,下決心一定把煙葉這個項目做好、做大,、做強,。
煙葉生產的最大特點是技術含量高、勞動量大,。當年,,由于沒有掌握好煙葉的生產技術,缺乏實際經(jīng)驗,,導致種植煙葉出現(xiàn)虧損,。但是,余紅彬并沒有因此灰心喪氣,,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為了盡快掌握種煙技術,他多次參加市里和鄉(xiāng)里舉辦的種煙技術培訓班,,購買了大量煙葉方面的書籍,,還多次到郟縣等地參觀、學習種植煙葉技術,,并聘請了技術指導員,。
在實踐中,余紅彬終于摸索出了一套經(jīng)驗,,那就是“苗是金,、管是銀、烘烤是個聚寶盆”“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緊相連”的種植理念,。他還總結了種植煙葉必須抓住“三早”,,即早育苗、早定苗,、早移栽,。苗期培育壯苗,施肥要側重施農家肥,,適量施化肥,。田間管理階段做到“五及時”,即及時澆水,、打底葉,、培根、揭膜,、平頂,。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以預防為主,看煙葉長勢,,適時烘烤,,并嚴格按技術操作,絲毫不能大意,。在分級扎把上要細致,,杜絕混等煙,注意煙葉回潮程度,,及時出售,,以免造成煙葉質量下降。
辛勤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種煙效益逐年提高,他漸漸成了當?shù)匦∮忻麣獾姆N煙大戶,。2011年,,余紅彬把村里在外打工不愿種地的村民的土地流轉了一千余畝,形成了千畝大方煙田,。他自己租了110畝種煙,,剩余土地由王彥林、郭小珍,、王士進,、王同等村民租種。為盡快幫助大家掌握煙葉種植技術,,無論有多忙,,只要是有求于他,他都會放下手中的活兒立刻趕到,把自己積累的知識和經(jīng)驗傾囊相授,。遇到一些經(jīng)濟困難的家庭,,他還會毫不猶豫借錢給他們。在他的帶動下,,王彥林,、郭小珍、王士進等村民都成了種煙大戶,,還幫助百余戶村民走上了種植煙葉的致富路,。花園村3組組長張小辮說:“我組建了20余人的幫工隊,,經(jīng)常在余紅彬等植煙大戶的煙田干活,,每天能掙60元。”
近幾年,,市煙辦,、市煙草公司為裴營鄉(xiāng)的花園、和諧等種煙村新建了煙葉育苗中心和密集型烤煙房,。今年,,余紅彬家的煙葉種植又取得了大豐收,煙葉在產量,、質量,、效益方面在裴營鄉(xiāng)都是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市里和鄉(xiāng)里表彰,。
有付出就會有回報,,余紅彬不僅成就了自己的錦繡人生,還成了群眾致富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