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命運多舛,,出生僅10個月就因患小兒麻痹致高位截肢;他,,身殘志堅,兩個“迷你”小板凳成了代步工具;他,,不怕辛勞,每天騎上三輪車,,奔波于周邊集鎮(zhèn)賣菜吆喝,,樂此不疲。他就是汲灘鎮(zhèn)吳田社區(qū)貧困群眾白書紅,。
近日,,記者在離吳田社區(qū)不遠的元莊集市上,看到了正在擺攤賣菜的白書紅,。今年已61歲的他身高不足1米,、皮膚黝黑、頭發(fā)花白,,每走一步,,都要用雙手拿起自制的小板凳支撐起整個身體。只見他不停地穿梭在各種蔬菜前,,給顧客稱菜、裝袋,,忙得不亦樂乎,。
“老白的菜都是自己種的,上的都是農家肥,,吃起來口感好,,大家都愿意買他的菜。”老主顧孫天根提著剛買的一兜菜樂呵呵地說,。
據白書紅介紹,,他每天用三輪車拉一車蔬菜,附近哪里有集市就去哪里,,甚至去市區(qū)賣菜也是常有的事,。“走!去我家里看看,還有個大菜園哩!”白書紅一邊招呼記者,,一邊快速挪動手中的小板凳,,胳膊用力一撐就躥到了三輪車上。
大約15分鐘,,記者跟隨白書紅來到了他家的菜園,。映入眼簾的是10塊大小不一的菜地,每塊菜地整齊劃一,,一株株綠油油的菜苗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
“這邊是辣椒苗,、番茄苗,,那塊是絲瓜苗,、豆角苗,再過段時間,,都掛果了才好看哩,。”白書紅撫摸著一株株菜苗,像撫摸自己的孩子一樣,。
白書紅原是淅川縣香花鎮(zhèn)人,,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2010年移民至汲灘鎮(zhèn)吳田社區(qū),。他由于身體的原因至今未婚,,父母去世后,他就跟著二哥一家生活,。幾年前,,二哥因病去世,白書紅就和侄子一家生活在一起,。
在香花老家時,,白書紅的收入來源主要以修鞋、補鞋為主,。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修,、補鞋行業(yè)生意慘淡,,他就考慮換個行業(yè)。白書紅說:“比起其他人,,我雙腿殘疾不能行走,,很多行業(yè)都干不了,但辦法總比困難多,,總有我能干的,,雖說國家給我有補貼,但我也不能總吃國家的救濟糧吧,。”
遷至汲灘吳田社區(qū)后,,白書紅思來想去覺得擺攤賣菜比較適合自己。說干就干!很快,,白書紅在家人的幫助下買來了三輪車,,每天早上,他總是天不亮就趕到菜市場,,先從小商販那里批發(fā)到新鮮的蔬菜,,然后再拿到市場上去賣。
2013年12月,白書紅騎三輪車在去賣菜的途中,,被迎面疾駛而來的三輪車撞倒,,車和人被撞翻在路旁的溝里。在路人的幫助下,,白書紅進了醫(yī)院,,經診斷,三根肋骨骨折,。聽到醫(yī)生說至少要住院兩個月,,白書紅哭了,不是因為身體的疼痛,,而是想到自己兩個月什么都干不了,,自家菜地的菜可怎么辦?在醫(yī)院住了一個月后,他堅持要回家治療,?;丶液蟮陌讜t并沒有聽醫(yī)生的勸導好好歇息,而是騎上三輪車繼續(xù)穿梭在各個菜市場,。
“叔的性格我知道,,他就是不想拖累這個家,想盡快出去賣菜掙錢,。”回憶當時的情景,,侄媳婦鄧玉先眼角紅了。
2016年,,白書紅被認定為建檔立卡五保貧困戶。對于如何脫貧,,他考慮了很久,,出去打工?自己的身體不允許;開店做生意?成本太大……在該鎮(zhèn)扶貧工作隊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白書紅決定承包土地種植應季蔬菜,。
剛開始,,由于沒有經驗,白書紅就從種植大眾蔬菜著手,。為了便于管理,,他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菜地里,,隨時觀察了解蔬菜的生長情況。種菜是個體力活,,白書紅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侄子和侄媳婦就幫著打理菜地,瓜果成熟的季節(jié)就幫著采摘,、裝車,。
“老白很能吃苦,,盡管身患殘疾,可不管刮風下雨,,每天堅持去集市賣菜,,他這種身殘志堅的精神真是難能可貴。”該鎮(zhèn)扶貧干部王提明告訴記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今,,白書紅的蔬菜種植已初具規(guī)模,,種植有芹菜、黃瓜,、西紅柿,、香菜、茼蒿,、蘿卜,、白菜、辣椒等蔬菜,,由于他采取綠色種植,,蔬菜很受顧客的青睞。
當記者問他今年能否脫貧時,,白書紅笑著說:“肯定能!今年我種了7畝多應季蔬菜,,目前來看,菜價穩(wěn)定,,預計能收入4萬多元,,脫貧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