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龍這幾年的變化可真大,,從以前的缺吃少穿,,到現(xiàn)在的小老板,,這日子過得真是讓村里人羨慕。”“光龍現(xiàn)在的精神頭都和以前不一樣了,,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近日,踏進穰東鎮(zhèn)翟莊村,,當?shù)弥P者的來意時,,村民們爭相發(fā)表對翟光龍的看法。
走進翟光龍家,,新蓋的兩層小樓和旁邊破舊的三間瓦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是我以前住的地方,一下雨就漏水,,一刮風屋里呼呼叫,。”翟光龍苦笑著說,“看著新房子就覺得心里美,。”
和翟光龍一起走進他的新居,,眼前的景象讓人驚訝,,近20臺電腦平車擺放整齊,女工們都在埋頭作業(yè),,轟隆隆的機鳴聲此起彼伏,。如今的翟光龍不僅脫貧了,還帶領(lǐng)村民走向致富的康莊大道,。
“俺家4口人,,母親、妻子,、還有我兒子,,按常理來說,2個人掙錢4個人花,,是夠用的,。可是俺家情況特殊,,母親雙目失明,、身體多病、長年臥床不起,,我患有癲癇還時常發(fā)作,。”翟光龍說。
母親需要人照顧,,翟光龍只能在家里照顧母親,,自己的癲癇病需要錢買藥,孩子上學需要錢,,家里只能靠妻子黃艷玲在外打工維持家用,,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那時候,,我們時??吹降怨恺堅诩依锼藕蛲昴赣H后,拉著一只羊去地里放,,在地頭耷拉著腦袋一蹲就是一上午,,他們的日子看著就讓人熬煎。”村民曾顯評說,。
翟光龍的妻子黃艷玲回憶道,,自己每天拼命工作,一個人掙的錢還是不夠一家人花,,婆婆和光龍的藥費,、兒子的學費、一家的人的生活費……想著頭皮都發(fā)麻,,也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
2016年,,翟光龍家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那一年翟光龍的兒子剛好考上大學,。當一家人正在為孩子的學費作難時,,村支部書記郭元明告訴翟光龍,孩子可以享受4000元的教育補貼,。“這真是解了我們一家人的燃眉之急啊,。”黃艷玲感激地說。兒子順利去讀大學,,讓翟光龍松了一口氣,。
同時,翟光龍的母親享受了殘疾人救助金,,翟光龍也享受了慢性病醫(yī)藥補貼,,家里的開支一下子少了許多,這讓翟光龍夫妻倆的肩上的擔子輕了不少,。
“國家政策真是好,可是,,我們不能只依靠國家呀,,總得想些致富的門路,讓日子過得更好,,給國家減輕負擔,。”翟光龍說。
翟光龍向村干部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村干部結(jié)合翟光龍的實際情況,,建議他可以從事養(yǎng)殖業(yè)。夫妻倆商量后,,決定從一頭牛開始養(yǎng)起,,在翟光龍精心的照料下,他的牛第一年就產(chǎn)仔,,變成了2頭,。
為了讓村民掌握養(yǎng)殖技術(shù),翟莊村多次組織村民到鎮(zhèn)里參加養(yǎng)殖技術(shù)培訓,。每次培訓,,翟光龍都認真聽、用心記,,不斷提高自己的養(yǎng)殖技術(shù),。
記者和翟光龍一起來到新房子的后院,看到像模像樣的牛舍里7頭牛正在吃草,。“看著這些牛,,我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翟光龍說。2019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和翟光龍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一次,,在和朋友聊天時,,妻子黃艷玲得知鄧州某制衣廠由于自己接的訂單太多,想找一些人做服裝代加工,。“我以前就是服裝加工的,,可以自己把這些活接過來自己干。”黃艷玲和翟光龍說了自己的想法,,也得到丈夫的支持,。
說干咱就干。夫婦倆最初購置了4臺電腦平車,,招了幾個熟練女工,,干了一個月,可是活太多了,,根本干不完,。于是夫婦倆又購置了12臺電腦平車。
“我在家里招呼孩子上學,,孩子送到學校后,,閑得無聊,這不看到這里需要工人,,就過來試試,。剛來的時候啥都不會,都是艷玲姐手把手教的,。”該村村民張月楊說,,一個月能掙個2000多元,還能照顧家里老人孩子,,非常感謝艷玲姐提供了工作機會,。
日子過得寬裕了,翟光龍的癲癇犯病的次數(shù)也在不斷減少,,黃艷玲的臉上每天都掛著笑容,。
“只要肯努力,牛會越養(yǎng)越多,,小車間會變成大車間,。我們相信,幸福的生活一定是靠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翟光龍信心十足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