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大舞臺,,幸福的日子自己去主宰,。鄉(xiāng)村大舞臺,歡歡樂樂跳起來,跳起來……”每當夜幕降臨,,劉集鎮(zhèn)李謙橋村就格外熱鬧,,三三兩兩的村民吃過晚飯后,,不約而同地來到田莊自然村西邊的鄉(xiāng)村大舞臺,,在這兒哼上幾句,跳上一曲,,過過當演員的癮,,讓這個遠離集鎮(zhèn)的小村莊充滿了歡聲笑語。村民們說,,這應該感謝王化約,。
王化約今年74歲,10多年前從教師的崗位上退休后,,回到了田莊自然村居住,。該自然村有340多人,50米外就是湖北省的趙家村,,這兩個自然村都遠離集鎮(zhèn)和村委會,,村民們的文化生活單調。
王化約是一個文化藝術愛好者,,看到這樣的境況,,就萌生了建鄉(xiāng)村大舞臺,讓鄉(xiāng)親們在自己的大舞臺上樂一樂的想法,。2018年10月,,王化約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拿出自己平時省吃儉用的6萬元,,建起了鄉(xiāng)村大舞臺,,豎起了雷鋒塑像。
“離這兒近的李謙橋小學,、錢灣小學,,包括附近的村如果有大型活動都會在這兒舉行,我都親自指導……”王化約說,。
“王老師,,你置辦的設備還真不少哩!”筆者進入舞臺南面四間略顯矮小的屋內(nèi):全套嗩吶,、銅鑼,、銅镲、大鼓,、小提琴、演出服裝,、大小音響,、燈光照明……各種樂器,、演出設備一應俱全。
有了舞臺和器樂,,王化約又四處奔走,,到曾家村、單坡等村請來了周朝軍,、李平安,、趙貴英等8位吹笙、拉弦等樂器愛好者,,組建了一個小小的文藝宣傳隊,,利用農(nóng)閑的時候義務為鄉(xiāng)親們演出戲曲節(jié)目。村民李元經(jīng)說,,我在家門口過足了戲癮,,這真得感謝王老師。
村里的婦女吃過晚飯后,,就來到大舞臺上跳起了廣場舞,。“一跳,解除了一天田間勞作的疲勞,,頓感心曠神怡,,感謝王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村民齊凱風說,。
為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2019年暑假期間,王化約組織了幾名離退休教師,,利用自家院落免費辦起藝術培訓班,,每天為孩子們上課。為了辦好培訓班,,他請來附近有文藝基礎的老人當老師,;為了使科目更加齊全,他邀請了幼兒園老師教舞蹈,,又讓遠在鄭州的小兒子回來教畫畫,。暑期培訓班開設了器樂、戲劇,、舞蹈,、美術等多項科目,讓附近30余名留守兒童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
2018年,,王化約投資3000多元,購買了2000多冊藝術、科普等多種類型的圖書,,免費讓附近的村民和孩子們閱讀,。2020年,王化約又拿出1800多元,,購買了投影儀,、銀幕等放映設備,巡回到李謙橋村,、錢灣村,、湖北省的文崗等村免費放映電影40多場。
幾年下來,,王化約在文化設施建設上就投入10多萬元,。“這些文化設施都是近幾年一點點置辦的,一年添一點,,我的退休工資全投到這上面了,,有時候不夠,兒子們也幫一點……”王化約說,。
談及夢想,,王化約眼神里透露著堅定:“在繁榮鄉(xiāng)村的文化事業(yè)、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上,,我將不遺余力地發(fā)揮余熱,。我相信,深深扎根于這片沃土的傳統(tǒng)文化也會迎來明媚的春天,。”